全部產品資訊

  • View More 鮭魚
    鮭魚

    鮭魚

    鮭魚介紹 鮭魚(英文:Salmon)是一種生活在海水與淡水之間的魚類,屬於鮭科。牠們以驚人的遷徙能力著稱,從誕生在淡水溪流中,到成長於遙遠的大海,再回到出生地繁殖,完成一生的循環。 體型與外觀 鮭魚的體型隨品種而異,一般成魚體長可達60至90公分,體重約為2至7公斤,但某些品種如帝王鮭可超過20公斤。牠們的身體流線型,便於在激流中游動。成熟時的鮭魚會出現「婚姻色」,雄魚甚至會長出明顯的鉤狀下顎。 生命週期與遷徙 鮭魚的生命是一場長途旅行。一生從淡水溪流中孵化,幼魚會在溪中生活幾個月到幾年(視品種而定),之後游入大海成長。等到達性成熟後,牠們會逆流而上,游回出生地產卵。這段過程極為艱難,需要跨越長距離、躲避掠食者、躍過瀑布等天然障礙。 令人驚奇的是,鮭魚幾乎總能精準返回出生的河段,科學家推測牠們靠的是磁場感應與氣味辨認。 分布與品種 鮭魚主要分布於北半球,包括北美洲西岸(如阿拉斯加)、日本、俄羅斯、挪威等地。常見品種有: 大西洋鮭(Atlantic salmon) 紅鮭(Sockeye salmon) 銀鮭(Coho salmon) 粉紅鮭(Pink salmon) 帝王鮭(Chinook salmon) 鱒魚鮭(通常指Steelhead trout) 人類與鮭魚 鮭魚是全球重要的經濟魚種之一。牠們富含Omega-3脂肪酸、蛋白質,是營養價值極高的食材。無論是刺身、烤鮭、燻鮭還是罐頭鮭魚,鮭魚料理在各國都極受歡迎。 同時,鮭魚的回游壯觀,也成為自然生態教育與旅遊觀賞的熱門主題。每年秋天,許多地區都有「觀鮭」活動,吸引大批遊客與攝影師。 環境與保育 由於水壩建設、過度捕撈、水污染等因素,野生鮭魚族群在許多地區面臨威脅。因此,越來越多國家推動人工魚梯、洄游通道建設與人工繁殖計畫,以維持生態平衡。
  • View More S__6971404.jpg
    大比目魚

    大比目魚

    大比目魚(英文:Halibut)是一種生活在海底的大型扁平魚,屬於鰈形目,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一種比目魚。牠們因體型寬大而得名,是許多國家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。 特徵 大比目魚的身體呈扁平狀,兩眼長在身體的一側,這是牠們適應底棲生活的特徵。牠們的顏色通常與海底的顏色相似,有很好的保護色,有助於隱藏自己以躲避掠食者或伏擊獵物。成年大比目魚的體長可超過2米,體重甚至超過300公斤。 分布地區 大比目魚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冷水海域,像是阿拉斯加、加拿大、俄羅斯沿岸、北歐等地的海域。牠們一般棲息在水深200公尺左右的沙泥底部。 飲食習性 大比目魚是肉食性魚類,主要以其他魚類、章魚、蝦和蟹等為食。牠們的嘴巴大,咬合力強,是頂級掠食者之一。 經濟與料理價值 大比目魚肉質細緻,味道鮮美,是高級食材之一,常見於生魚片、煎烤或蒸煮料理中。在日本料理中,大比目魚(稱為「平目」)是壽司店常見的白身魚之一。此外,大比目魚的魚肝也被視為珍味。 由於過度捕撈,部分地區的大比目魚資源正面臨壓力,因此有些國家已開始實施漁業管制,確保可持續發展。
  • View More 日本全殼生蠔_副本.png
    日本全殼生蠔

    日本全殼生蠔

    日本全殼生蠔,以大小區分規格
    一般日式料理店都會有的菜單,可生食
    料理方式:烤一烤直接食用
    不需要複雜的料理跟調味,肉質鮮美
  • View More 台灣透抽_副本.png
    台灣透抽

    台灣透抽

    台灣透抽以公分區分大小規格,肉厚Q彈肉質鮮甜
    色澤紅潤、毫無腥味看得見聞得到的新鮮度
    退冰方式:沖水退冰
    料理方式:開水煮沸,可丟入薑與米酒提味,煮熟直接食用
  • View More 蛤仔_副本.png
    蛤仔

    蛤仔

    蛤仔以尺寸區分大小,7分半也有俗稱中
    蛤仔保存方式:冷藏放置,可放一個禮拜
    蛤仔使用前:加入鹽水浸泡,吐沙置乾淨做使用
    料理方式:開水煮沸、加蔥、薑、米酒、調味、最後加蛤仔、煮到蛤仔打開、即可食用
  • View More 改-活凍草蝦.jpg
    草蝦

    草蝦

    除了魚類以外,蝦子可說是台灣人餐桌上最常見的海鮮,甜美又富含彈性的肉質,滋味令人欲罷不能!不過,部分民眾吃完蝦蟹以後,容易覺得嘴巴或喉嚨發癢、嘴唇腫起來,甚至全身皮膚也癢個不停,懷疑自己對海鮮過敏而不敢多吃…其實,吃蝦引起的不適感,常取決於蝦子的新鮮度,只要謹記購買與保存撇步,一樣可以享受鮮美又低卡的蝦料理!
    一般日常所購買的蝦子個頭雖不大,卻是富含多種營養素、也是減肥時期好幫手的食物!最重要的一個原因,就是蝦子的熱量不高,以常見的白蝦來說,一隻去殼後約10克的蝦子,熱量大約12大卡,其中含有2~3克的蛋白質,碳水化合物則幾乎沒有,對於減肥時期要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的人來說,可謂優質的蛋白質來源。
    此外,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,每100克白蝦的鈣質約98克,100克牛奶的鈣質約104克,可以看出白蝦也是鈣質的良好來源。 蝦子也含有多樣且豐富的礦物質,包括鋅、鐵、鎂等。此外,每100克蝦子的維生素B12含量,也幾乎可以滿足成人的每日所需。 至於許多人擔心的膽固醇呢?其實,根據蝦子品種的不同,膽固醇含量也稍有差異,但大致上來說落在每隻蝦8~13毫克;相較之下,每顆雞蛋就有約等同、甚至超過200克的膽固醇,因此只要適量食用,吃蝦子是不用擔心膽固醇過高的。
  • View More 06.jpg
    魷魚

    魷魚

    分布 在西南大西洋南美洲岸,北自南緯23度,南至南緯55度,包括巴西南部、烏拉圭、阿根延、福克蘭群島到南美洲南端的大陸棚及邊緣的斜坡上段。 習性 半外洋性,出現在海表層到800公尺水深。南半球的秋冬季集結在50~200公尺水深。在南北約200浬長的海域中,似有北、申、南三個不同季節繁殖的族群互有重疊混雜棲息。每日有日間下降夜間浮上的日周垂直移動以外,總體上有春夏季向南及向外且向深移動,與秋冬季向北且向淺的移動。幼魷乃至成熟前期主要在大陸棚,成長迅速,每個月增加外套長2~4公分。主要攝食端腳類、磷蝦等浮游甲殼類,燈籠魚為主的魚類,及同類的魷魚。本種即成為鱈魚的主要食餌之一。
  • View More 改-活凍白蝦.jpg
    白蝦

    白蝦

    「白蝦」原產地在中南美洲太平洋岸,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至秘魯北部間,對惡劣環境的適應性高,抗病力佳,再加上肉質甜美,目前已大量取代「草蝦」,成為本地主要放養蝦種。 白蝦屬於雜食性蝦類,且適合鹹水養殖,因其活動及棲息處主要位於魚池底部,和一般養殖魚種的活動水域沒有衝突,所以在多種魚類養殖池中,都可見到混養白蝦的蹤跡。 一般而言,蝦子的養殖條件略高於一般養殖魚種,所以飼養時須特別注意寒害、病毒侵襲等問題,蝦池放養前,曬池消毒等工作一定要徹底確實,養殖期間的水質、蝦子密度控制、飼料營養等也要力求均衡才,水質本身也會影響蝦的色澤,體色澤較淡者則表示養殖池的水質較淡。